“前沿技術創新代替技術模仿,必將成為我國紡織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12月6日,在“紡織之光”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獎勵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如是說。
在其看來,科技和紡織的融合不僅體現在科技賦予了紡織產品新的生命力,紡織品也通過美學和設計賦予了科技更美妙的使用載體。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時尚化、功能化和個性化產品的需求節節攀升,科技與時尚融合之勢將更加明顯。”李陵申表示。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5460萬噸,占世界纖維加工總量的一半以上;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767.3億美元,占全球36%以上。
“從原料供應、設計研發,到紡織品加工、后整理、運營銷售,中國紡織行業已成為全球體量最大、產業體系最完備的工業領域。以材料技術、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數字制造、網絡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帶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對制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產生深遠影響。”李陵申說。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度中紡聯科技教育獎勵大會與往年相比進行了較大調整,獎項結構進一步完善,形成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和特別貢獻獎(桑麻學者)的獎勵體系。與此同時,今年科技獎的授獎比例大幅下調,僅為48%,大大低于往年的60%左右,“含金量”得到明顯提升。
最新資訊
- 從“穿得有用”到“穿得有態度”
- 丙綸高強絲的拉力特性:從工業到日常的可靠支撐
- 遼寧省紡織服裝內外貿融合發展暨國際貿易合作洽談對接活動在上海成功
- 丙綸高強絲多領域應用的理想工程材料
- 第九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將在成都舉行
- 丙綸高強絲綠色創新驅動的多領域適配材料
- 第三屆時尚與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召開
- 丙綸絲:科技賦能,織就環保生活新篇章
- 鄭棉延續漲勢,下游需求旺季不旺
- 丙綸絲原料特性與應用的核心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