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AI+紡織應用“寶典”——《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5)》、首個產業+人才聯盟——海珠區人工智能大數據及現代紡織服裝產業(人才)聯盟正式成立、首個產業研究院——廣州市紡織服裝新質生產力研究院(籌)揭牌……
7月15日,“2025首屆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大會”開幕,聚焦人工智能技術與現代紡織服裝產業的深度融合。會上,海珠一舉“祭出”多個“首發”,向外界公開展示了海珠區以產業活力為強大引擎、以人工智能為銳利刀鋒。
此次會議邀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省工信廳和投促局、市工信局和科技局等部門以及業內專家學者、行業商協會、企業代表等超200人參會。
這讓人不禁要問,為何中國探討紡織服裝與AI結合的首屆盛會能落地海珠?未來,在紡織+AI方面,海珠又將有哪些動作?
產業驅動:紡織產業的“創新引擎”與“智能密鑰”
海者,匯聚之象;珠者,璀璨之喻。
“立足百年中大紡織商圈的深厚積淀,海珠區正以海納百川之勢,成珠聯璧合之效,正在構筑人工智能與現代紡織的融合生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說,首屆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大會在這片創新沃土落地,是對海珠過去實踐的充分肯定,更蘊含著對行業未來的期許。
正如孫瑞哲所言,“全國紡織看華南,華南紡織看海珠”,海珠作為廣州中心城區唯一的島區,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24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8.35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紡織服裝產業是海珠區的優勢產業之一,全區現有61家布匹市場,總建筑面積超200萬平方米,均集中于中大紡織商圈,這里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面輔料專業市場商圈,輔料交易份額全球領先,商圈現已匯聚超1.6萬商戶,年采購商超4000萬人次,年交易額突破3000億元。扎根海珠的服裝品牌路卡、例外等已逐步邁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產業發展呈現全產業鏈齊全、技術鏈過硬、人才鏈充沛、企業平臺具備強磁場等向新向好態勢,年紡織服裝產業規模已超500億元。
近年來,海珠始終堅持“以產引才引產育才”,通過“海珠合伙人”惠企服務創新機制,不斷以人為本、優化服務,做到政策有人落、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解,持續擦亮“中國紡織時尚名城”產業品牌,放大人才虹吸效應,加速集聚紡織服裝產業全鏈條的頂尖人才。
目前,海珠區內已集聚超1萬名時裝設計師,其中包括5名中國服裝設計最高獎項“金頂獎”獲獎者、13名全國十佳服裝設計師以及約80名廣東十佳服裝設計師。廣美、廣輕工等區內高校每年輸送約1.2萬名相關專業畢業生,為產業持續注入新鮮血液。
海珠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已吸引近10萬名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人才集聚,其中參與紡織服裝產業賦能的研發人才超5000人,為紡織服裝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聲明:本文的內容、模板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聯系刪除。
- 從“穿得有用”到“穿得有態度”
- 丙綸高強絲的拉力特性:從工業到日常的可靠支撐
- 遼寧省紡織服裝內外貿融合發展暨國際貿易合作洽談對接活動在上海成功
- 丙綸高強絲多領域應用的理想工程材料
- 第九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將在成都舉行
- 丙綸高強絲綠色創新驅動的多領域適配材料
- 第三屆時尚與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召開
- 丙綸絲:科技賦能,織就環保生活新篇章
- 鄭棉延續漲勢,下游需求旺季不旺
- 丙綸絲原料特性與應用的核心基石



